2)第一二八三章 站起来了_全音阶狂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随和些了。

  可观众似乎好像已经强弩之末了,掌声没能在新的一个高峰长久保持,随着很快再次展开的听众内部交流而开始滑落。好些听众不光在指挥家眼皮子下议论纷纷,动作也越来越不规矩了,有些人的站立位置已经偏离自己的座位中间线,三三两两的要搞小团体了。

  音乐厅里的声音已经开始显得嘈杂,好像是要搞点热闹。看清形势的华人同胞们开始出手,热别是那些七八个坐一堆的,似乎早就准备得迫不及待了简直一点就燃,根本不需要什么酝酿过度。虽然指挥家的表演还没完全结束,但越来越多华人华侨观众开始想起作曲家的存在,不管是需要回头的还是转身都不成问题,而且比起其他听众偶尔对作曲家的观察或者好奇,同胞们的视线会停留得更久,脸上也更灿烂得多,那种目光和神情好像跟浦海大剧院里的良师益友没什么差别,似乎也有喜悦甚至骄傲。杨景行自己也跟在浦海时一样,把掌声和关注尊重都献给舞台。

  耶罗米尔应该已经发现大势所趋了,不过他还有后招,他只需要优雅迈步走下指挥台,即展现了自己气质也给了听众反应时间。不过那些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听众似乎并没让注意力离开过舞台,顿时就全体注目了,没人错过指挥家风度地朝乐团首席伸手的场景。

  终于轮到自己了,威尔逊左手提着琴从容起身,在还没完全伸直腰杆的时候就把右手朝指挥迎去。虽然是老同事了,但指挥和首席两手相握的时候还是一副浓烈的互相尊重敬佩的画面。威尔逊的姿态要显得更敬重对方一些,虽然他脸上的笑容堪比政客,还有意朝向听众。

  听众们似乎很欣赏音乐家的强强握手,齐头并进让掌声再度爆发,喝彩的声音再度密集。

  指挥和首席的握手挺郑重,时间稍长了些好像让人拍照,跟常规操作相比容易有做作的嫌疑,不过听众们依然热烈着,一片喜闻乐见的表情。

  在乐团首席跟观众致意的时候,耶罗米尔又朝中间谱台钻进去,喜悦仰望着指挥的乐手们连忙尽量让路。耶罗米尔的目标很明显,隔着谱台就朝浦海民族组乐团的首席琵琶也是独奏家王亚明伸手了。

  虽然合同里没写,排练时也没这个环节,但王亚明也很老道地迎接住了指挥的握手,得体的姿态和堪称儒雅的微笑。

  掌声一直热烈的,欢呼喝彩再汹涌一波,纽约听众给了中国民乐演奏家跟威尔逊同样的待遇。而此时此刻的华人听众再也藏着掖着了,绝大多数已经溢于言表了,一个个的动作神情简直像是坐下主席台下第一排。

  “好!”一个洪亮高亢中带着点沙哑的声音在观众席右后排响起,中气十足,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不会错,特有的韵味有如戏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q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